在了解植发的过程中,小董发现,许多发友对于植发密度有着非常高的追求,仿佛植发密度越高,植发效果就越好。看不到头皮和接近原生发的密度也是比较常见的要求,但是当今的植发技术能不能做到呢?真的种植越多,效果越好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1原生发的密度

种植密度自然是接近原生发的密度更好,那么你知道自身的原生发密度是多少吗?正常人有十万左右毛囊单位,每平方厘米可以有100~140根头发,毛囊直径

0.4~0.8mm左右,而我们的技术可以达到接近原生发的种植密度。由于后枕部头发的密度是前面头发的三倍左右,再加上后枕部毛囊具有天生不受雄激素影响的长寿特性,所以是植发供体区的一选。而有研究显示,当每平方厘米有40~50毛囊单位,就可以基本掩盖头皮,当然是头发正常状态下的视觉效果。

02确定种植密度

1检测毛囊

确定种植密度的方法很简单,检测毛囊。检测毛囊的目的包含很多,比如:原生发的生长情况、原生发的密度、头皮状况等。检测的时候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头发和头发的状态,后枕部头发的密度和脱发区的原生发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再根据脱发的实际情况、发友预算等因素确定植发单位。

2选择植发技术

不同的植发技术提取和种植的器械和方式不同,所以提取数量和种植密度也不同。

FUT是采用切割头皮的方式提取毛囊,会损伤部分毛囊,种植密度在30~50个毛囊单位,受头皮弹性影响,可切割的头皮宽度有限;FUE多采用宝石刀和种植笔,其取种口径在0.8~1.0mm左右;我院微针技术的取种口径在0.5~0.9mm。

口径当然也不是越小越好,是能够更贴近你的毛囊直径才是更好的,微针口径范围在不损伤毛囊的前提下更接近毛囊直径大小,因此可以合理利用后枕部资源,提取到更多的毛囊单位,且口径小,对头皮的创伤面也小,恢复相对快一点,且不易留疤。

3种植密度上限

上面也说过了,当每平方厘米种植40~50毛囊单位,基本就能达到掩盖头皮的效果,那么高密度种植的上限是多少?当然种植的密度越接近原生发的密度越好,但是我们也可考察实际情况。假如我们使用0.6mm的口径进行取种,假设每单位毛囊间的距离保持0.2mm(已经非常小了,再小头皮还能要吗?),那么种植密度上限差不多为100左右,而这只是理论值,实际要考虑到头皮的弹性、厚度、种植方向等等众多问题,所以现在50~80是比较常见的种植密度,而口径比较大的技术显然达不到高密度的效果。

一般在术后1个月左右时,会出现脱落期,俗称“换茬期”,在此期间,种植的头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由于每位发友的体质不同,脱落的有多有少,也有几乎看不出脱落期的情况,也有几乎全部脱落的情况,都是正常的,不必担心。

脱落期一般持续2~3个月的时间,此期间未脱落的头发持续生长,脱落的头发还没有进入生长期,所以种植区看起来略稀疏。

术后5~6个月时,脱落期掉的头发重新进入生长期,可以用肉眼看到新长出来的头发,随着头发越长越长,越长越粗壮,视觉上头顶也会黑密起来。

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头发有长快,有长慢,只要种植范围和密度设计合理,技术和医生给力,基本在术后1年时都能看到比较稳定的效果。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患有甲状腺疾病、多卵巢综合症、免疫力低下等情况的发友,会恢复的稍慢一点,发友需要在术前与医生做好疾病史、用药史等沟通,术后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