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高校图书馆阿姨扫出满簸箕头发”的视频上了热搜。
视频拍摄者自称姓吴,是重庆某高校学生,近期正在准备考研。吴同学在图书馆复习时发现,清洁工在打扫时扫出了满簸箕的头发,由此产生共鸣。因为在考研压力下,吴同学也遭遇了脱发。
从内容看,该视频在一处图书馆拍摄,清洁工的簸箕里确实盛满了头发。
这条视频看似普通,却被广为传播,因为背后有年轻人的“头等大事”:发量焦虑。眼下,不少90后、95后年轻人已以“秃头青年”“秃头少女”自居,甚至有报告说,中国有1/6的消费者正遭遇脱发烦恼。
针对“发量焦虑”,与治疗脱发相关的产品销量猛增。
有第三方数据机构统计,线上脱发治疗药物近3年复合增长率近80%。市场上,宣称具有“生发”“育发”“固发”功能的洗护产品也越来越多,就连刚落幕的第四届进博会上,也有多家参展商首发了相关产品。
此外,民间的“治脱秘诀”同样受追捧,抹生姜汁、吃黑芝麻核桃粉等,各有拥趸。
它们都可信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不论是“发量焦虑”还是“生发秘诀”,消费者有不少困惑或误解,有必要说清。
求证:世界卫生组织说,1/6中国人有脱发烦恼?
真相:在很多有关“头等大事”的信息中,都援引世界卫生组织(或其他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称,中国有超过2亿人存在脱发烦恼。
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查询了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的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官方信息发布渠道,均没有找到相关表述。
在“援引”该数据的第三方报告中,也没有一家标明这一数据的准确出处。
记者还追溯到,最早采用这组数据的是一家调查机构,报告撰写者称数据来自某媒体;但该媒体表示,数据来自该调查机构。
截至发稿,记者仍未找到“1/6中国人有脱发烦恼”的可靠出处,从目前信息看,这一数据准确性存疑。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发量焦虑”感同身受呢?多名皮肤科医生、洗护产品研发人员表示,公众对“脱发”有误解。
简而言之,掉发多不等于脱发。
从医学角度看,脱发分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两类。
“生理性脱发”包括头发正常的新陈代谢,以及人体因为部分生理原因而出现发量变化。
其中,正常成人每天脱落 50根至150 根头发,脱落的是处于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发,同时有新头发在生长,使得发量动态平衡。“产后脱发”也是正常的生理性脱发,通常会自行恢复。
“病理性脱发”顾名思义,有致病原因。
常见的有3种:
一是雄激素性脱发,又叫脂溢性脱发、早秃、雄秃等,以额顶部头发进行性减少为主要表现。俗称的“地中海式脱发”是典型的雄秃。目前研究认为,遗传和雄激素是雄秃的主要发病原因,且男女都可能患病,只是女性患者比例低些。
二是瘢痕性脱发,即局部皮肤病或头皮发囊受损后,头发不再生长。
三是斑秃,即俗称的“鬼剃头”,属于局部脱发,可能由精神压力、生活习惯造成,也可能由其他系统性疾病引发。
出现病理性脱发,自然要求医问药。
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脱发”是个人感受,而非病理性脱发。
例如,脱发是指从毛囊开始脱落,而有时发质受损后,发丝从中间断裂,但人们看到断发,也以为是脱发。
不恰当的头发洗护方式,也会导致头发显得稀薄、不够蓬松等,让人从“颜值”的角度觉得自己脱发了。
当然,不论是医生还是洗护产品研发人员都表示,受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人们遭遇脱发困扰的年龄在提前。不过,非病理性脱发有机会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以及合理洗护实现逆转。
求证:早上梳头时发现大把掉发,是不是脱发?
真相:掉发并不一定是脱发。
除前往医院判断究竟是否为病理性脱发外,多名医生推荐了同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区分“掉发”和“脱发”: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头发根部轻轻捏住约40根至60根头发,顺着头发方向捋,如果只有一两根头发脱落,很正常;
如果一次捋落超过5根,说明有可能存在脱发问题,建议咨询医生。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测试需在洗完头24小时后进行。不过,如果过久没洗头,捋落的头发也可能较多。
△丝芙兰等实体店中有免费的头皮检测服务
通过头皮检测也能区别“掉发”和“脱发”。
目前,有不少零售商已经引入了头皮检测服务。手持检测仪能对头皮进行不同深度的拍摄,判断头皮的清洁度、敏感度,以及毛囊和头发的健康程度等。
在丝芙兰上海向阳旗舰店,记者遇到一名年轻男子在进行头皮检测。从结果看,他头顶有部分毛囊中没有头发。但美容顾问表示,综合其他毛囊的情况以及头皮状态看,这不是脱发,而是部分毛囊内暂时未长头发或在休眠。通过调整生活作息等,会继续长发,无需“发量焦虑”。
求证:头发洗得越勤掉得越多?
真相:洗头频率因人而异,不适合的清洗频率和方式会增加掉发。
雄激素水平越高的人,头皮越容易出油,需要更高的清洁频率;有人属于干性头皮,清洁频率过高反而会伤害到毛囊和头发;还有人属于敏感性头皮,可能会对部分洗护成分过敏,容易引发掉发。
头皮检测也有助于解决“多久洗一次头”的问题。在头皮检测时,操作员会询问消费者“最近一次洗头是什么时候”,然后比对检测结果,判断消费者的头皮出油速度、头皮敏感度,再给出清洗频率和洗护发产品选用建议。
△通过头皮检测,可以了解头皮出油情况(蓝色部分为油脂)
不正确的洗发“姿势”会影响头发生长。业内人士建议,洗发前应用梳子将头发梳通,既方便充分清洁,又能避免头发打结牵拉而造成掉发。清洗头皮时要用指腹按摩,不能用指甲抓挠,否则可能会损伤头皮和毛囊。
求证:涂生姜能生发?还是涂生姜更容易脱发?
真相:既不能生发,也未必会引起脱发。
关于“生姜生发”的说法,是有人觉得将生姜涂在头上有“热辣辣”的感觉,以为能激发毛囊生发。不过,没有依据证明这么做有利于头发生长。
而且有些人为了“充分”发挥作用,会将生姜用力在头皮上摩擦,这么做反而会伤害头皮,影响头发生长。
至于“生姜脱发”的说法,依据是生姜内含有的6-姜酚成分会抑制毛发生长。但这一结果同样没有得到足够文献的论证。
还有消费者发现,很多洗护发产品都表示含有生姜成分,这些产品能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
“生姜虽然不能生发,但有其他作用。包括生姜、何首乌、芝麻等药食同源材料的提取物,可以发挥清洁、强韧、滋润等作用。毛囊和头发需要一定的营养滋润。化妆品中不能添加药物,那么从植物中筛选合适的成分,是比较妥当的做法。只不过生姜在这些产品中发挥的不是生发育发功能。”
不同洗发品牌的研发人员在回答这一问题时,答案基本一致。
老字号固本最近瞄准“头等大事”也推出了含有生姜和何首乌提取物的洗护产品。
技术人员解释,其中的姜根提取物能发挥清洁头皮多余油脂的作用,何首乌发挥的是滋养发根、舒缓头皮紧绷沉重感的作用。这两种成分与洗发水中的其他成分配合,使洗发水呈弱酸性,与头皮pH值相近,既能减小洗发水对头皮的刺激,又能滋养头皮。
还有研发人员透露,在设计洗护用品时,也要考虑用户接受度,如果某些无害成分、某种香味能给用户积极的心理暗示,都会被产品研发师考虑进去,这也是洗护发产品含有生姜等药食同源材料提取物的另一原因。有研发师说:“没有危害,却能让消费者高兴,何乐而不为?”
求证:“硅油”会导致脱发?
真相:不会,而且护发素、发膜等产品中的硅油有助于养发。
近年来,有部分洗护发产品打出“不含硅油”的旗号,指出硅油会导致脱发。
事实上,在洗发水成分表中,看不到“硅油”二字,因为硅油是一种统称,对应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醇”“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等成分。它们是大分子物质,不会被毛囊吸收,目前没有任何研究显示它们对人体有害。
其实,硅油是很好的润滑剂,能关闭发丝上的毛鳞片,所以很多护发素、发膜产品中都含有硅油。
不同人的发质不同,适合的洗护产品也不一样。总体而言,易油腻、发丝偏细软的消费者,宜选择无硅油洗发产品,头发能相对蓬松清爽;喜欢柔顺长发,或干燥易起静电、烫染损伤的头发,含硅油洗发水反而更适合。
目前,很多洗护产品生产商也注意到消费者对硅油的误解,一边引入新的润发成分,另一边也根据硅油添加量,在产品包装上标注是否适合接触头皮。
求证:宣称生发育发的洗发水是真的吗?
真相:不能治疗病理性脱发,但对非病理性脱发或一般掉发进行缓解、护理等,有一定作用。
根据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凡是宣称能“防脱”“生发”的产品,必须具备“特”字号,即:进口产品的包装上要有“国妆特进字+编号”;国产产品有“国妆特字+编号”。
如果没有“特”字号却声称能“防脱”,基本可以判断为违规宣传,不建议选购。
△合法合规的生发育发产品一定会有“特”字号
△有部分声称防脱洗发产品涉嫌违规、虚假宣传
同时,《条例》明确“特”字号化妆品注册人应在专门网站公布功效宣称所依据的文献资料、研究数据或者产品功效评价资料的摘要,接受社会监督。
但有消费者提出,同样是宣传“防脱”“生发”功能的“特”字号产品,不同产品的有效功能和临床数据不一样,怎么选?
△不同“特”字号洗发生发产品的效果宣传(均截屏自品牌天猫旗舰店)
记者摘录了几款人气不低的“特”字号产品,若仔细阅读,可以发现一定的规律:
韩企太平洋爱茉莉在本届进博会首发了专业防脱及头皮护理品牌“吕RYO”,为“国妆特字”。该品牌介绍,研发过程参考了3万名使用者的头皮实测数据,防脱有效成分包括人参提取物、咖啡因等。有360名试用者使用两周后进行自我评估,逾九成认同能减少掉发量、改善发际线后移及发缝增大问题。
在社交平台颇有口碑的法国防脱发品牌馥绿德雅有多款产品具有“国妆特进字”。其热销产品“三相育发精华”介绍称,使用了具有专利的脱发和育发成分,同时使用巴西人参精华促进营养吸收、用西葫芦精华调节油脂分泌。根据其实验数据,试用者使用3个月后,普遍认为头发增长、头皮油脂减少。
联合利华的洗护发品牌清扬也新推出了“国妆特字”的韧发防脱产品,表示采用了具有欧洲专利的防脱技术,也加入了姜根、人参等提取物用于护发,并进行了发丝强韧度、秀发蓬松度、断发数量等指标评估,均具有一定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除试验结果外,3个品牌均在宣传时明确标明数据来源,并表示使用结果会有个体差异。
△品牌在功效介绍的末尾,均标注了数据来源并提醒使用存在个体差异
至于相关品牌宣传的内容,某三甲医院医生指出:
“每家公司的技术不一样,很正常;使用结果因人而异也符合客观事实。”
她认为,国家严格管理特殊化妆品及其宣传方式,对消费者是利好消息,
“只要是‘特’字号,都必须有对应的临床数据。而且根据新《条例》,获得‘特’字号的门槛不低,且‘一证一品’,即一张证书对应一款产品。若被发现数据造假或一证多用,企业会受到很严格的惩处。
对消费者而言,现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喜好选择对应的产品;当然,要仔细阅读企业的实验结果声明,避免期望值过高。”
求证:病理性脱发能缓解或恢复吗?
真相:病理性脱发应当遵循医嘱,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部分症状可以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病理性脱发的有些药物是非处方药,消费者可以自行购买。但这些药物具有刺激性及副作用,所以建议咨询医生后再选购。
此外,有脱发风险的人可结合生活习惯进行预防,包括不抽烟、不熬夜、不挑食。有研究显示,辛辣、油脂、糖分等,都会影响头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