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发手术一直以来都是植发医生在操作,手动提取,手动分离,手动种植。

如今,随着植发技术的进步,终于迎来了植发机器人!

在2019年进博会的复星健康展台上,ARTAS 植发机器人受到媒体和观众的广泛关注,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让广大的脱发人士看到了拯救发际线的新希望。

传统方式中,人工植发 3000 根需要耗费 5-8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因为一台完整的植发手术,首先需要医生从后枕部的供发区提取适宜种植的毛囊,经过分离后,再植入患者需要种植的部位。

取出毛囊的完整性是保证植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长时间、高精度的手术,对医生的视力和体力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而这种重复性机械化的工作正是机器人的长处。

ARTAS植发机器人来自美国,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师出同门”,由 FredericMoll 博士团队研发。机器人由一组机械臂、双头刺针、影像拍摄及应用界面等部件组成。

ARTAS植发机器人

使用ARTAS在术中的图像识别

通过高清影像系统及强大的数据库分析,ARTAS 能够精准地分析及评估每个毛囊的状态,从而确保安全有效地选择和摘取适合移植的毛囊,ARTAS精准高速的操作,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这就意味着,医生不用帮植发机器筛选毛囊,通过仪器的成像分析,机器人知道适合的移植毛囊在哪里,它能够自主去提取相应的毛囊。

同时,机器人不会感到疲倦,可以长时间保持最佳手术状态,减少人力损耗,降低毛囊受损率,为正确提取毛囊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但实际上,ARTAS植发机器只是整个植发过程中的一步,它只是作为毛囊的提取机器。

但即便只是毛发的提取环节,那也已经大大分担了医生的工作量。

既然植发机器人这么智能,那是否就意味着机器人将代替人工植发,植发手术的人工成本将会更低,植发手术将会更加普及?

真的是这样的吗?

Dr。Han认为要达到真正的普及植发机器人,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早在2007年机器人植发就火过一阵,好像机器人植发马上就要普及,到了十几年后的今天,机器人种植依然在研究阶段。

机器人提取毛囊的成功率目前只有70%,远低于人工,提取技术目前远远不成熟。

ARTAS植发机器人提取毛囊操作

同时,植发是一项讲求美观自然的植发手术,前期的植发方案设计,植发过程中毛发的种植方向,头发的疏密程度,以及毛发粗细的不同的分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因为个体差异而造成的美学差异是机器人不能灵活做到的。

另外,使用植发机器人高昂的植发费用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方面。

机器人目前是一个新兴的技术,这一技术在研发初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真正投入市场使用的时候,不可能是“亲民价”,所以机器人植发真的推出市场的话价格一定比人工还贵。

我们当然衷心地希望植发机器人能够广泛推广与普及,这不仅解放了植发医生,同时也造福了广大发友,我们也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植发机器人一定能得到真正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