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发失败,对于发友和植发医院来说,都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词汇,发友希望自己的植效果好,不想去一个失败案例多的医院,医院也不希望背上这样的麻烦事,坏了名声。
老张入植发这行这么多年,见过无数的医患纠纷,分两种情况,一是医生水平确实水的一,这个没得洗,二是发友和植发医生二者对于“植发失败”这个词的界定不同,界限模糊,维权也就成了一场扯皮。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发友需求的是效果,而医生追求的是成活率。
植过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术前会签订一份协议,是医生医院对患者的一个承诺,那么,大家记不记得这份协议的名称和核心是什么呢?都指向一个词——“成活率”。
听起来没什么不对,对于医院来说,只要是我给你种上去的头发都成活了,手术就是成功的,但事实可没那么简单。
经常出现的一幕是:
患者觉得自己植发失败,到植发医院讨说法,植发机构一脸淡定的说:我们在你植发之前做过一个毛囊检测,计算过你的毛发密度,咱们现在再在同样的位置做一个检测,对比前后毛发密度的变化,就可以算出毛囊成活率。大多数的情况是成活率真的到了,然后就到了互相扯皮的阶段;如果真的没到,医院也只能认栽。
医院的想法乍一看理论上没啥问题,但实际上却很难令人信服,因为毛囊精确定位这件事目前还做不到。
地球虽然很大,但是有经纬度这样的标尺,你不管在地球上哪一个位置,都可以对应一个精确的经纬度,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位置信息数据化。
但每个人的头骨都不一样、头皮面积也不一样,我们无法定位一个毛囊的位置,我们把毛囊种植下去,几个月后还想在众多头发中找到这个毛囊,基本是不可能的。同理,毛囊种植后成活的情况,我们也只能估算个大概情况。
前额发际线的还好,如果是稀疏加密的手术,成活率更难估算,因为即使密度可以计算,我们也不好分辨那个位置长出来的头发到底是植发手术移植后生长出来的,还是头顶的“原住民”呢?
老张曾经设想过一个方法,在每一个提取出来的毛囊进行HE染色,然后可以通过追踪颜色的方法来精确计算毛囊成活率,排除原生发的干扰,但是细胞染色技术绝大多数应用在实验中,还无法应用在临床。
——————————————————
如果从患者维权的角度出发,签订一个保证效果的合同是最佳的方式,但什么样的效果算成功呢?又是一个界限模糊的问题。行业的规则还把握在大型植发机构手中,就算有了一个详细标准的界定,你觉得又会更倾向于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