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秃顶可怕吗?

“太可怕了!”很多人会这样说。

但其实脱发秃顶不可怕,可怕的是后枕部毛囊资源不足——脱发秃顶可以通过植发来挽救,但如果后枕部毛囊资源已经不足,那么植发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后枕部资源不够怎么办?

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发友发出了各种疑问:能不能用别人的毛囊呢?听说有3D打印毛囊了,是不是可以通过3D打印出来毛囊呢?毛发克隆能不能实现?

今天针对这些疑惑,Dr。Han来讲一讲~

后枕毛囊资源不足不能植发?

植发,也叫自体毛囊移植,是指将后枕部毛囊移植到脱发部位,所以只要后枕部有毛囊就都可以进行毛囊移植,毛囊移植后也能成活、能自然生长。

我们说的“资源不足”,主要是强调移植后对美观度的影响。

后枕毛囊资源不足,一则提取不到足够的毛囊而脱发面积又比较大,这样一来新移植长出来的头发就显得比较稀拉,美观度不高。

二则如果从后枕部提取了“足够”、过多的毛囊,头顶的脱发问题解决了,但后枕部就可能会变得稀疏甚至是光秃、不美观。

不过一般情况下,脱发只要不是发展到特别大面积,植发是能够提高形象分的。虽然不能直接提升到100分,但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和种植区域重点关注,植发后将形象提高到70分、80分也能获得很好的改善效果。

△植发,就是将自体后枕部健康毛囊移植到脱发区域

毛囊不足能不能用别人的毛囊?

前面说过,植发也叫自体毛囊移植,所以一般是无法进行异体移植的,因为异体移植想要找到匹配的对象非常困难。

而如果移植了不匹配的毛囊,就可能会引起排斥、过敏、败血症等反应和健康问题,难以保证移植后的毛发不再脱落。

况且每个人的发质都有所差别,如果移植他人毛发,那么术后长出的新发必定与自身原有的头发有差别、不自然。

国外3D打印毛囊技术是真的吗?

关于3D打印毛囊,其实2016年就传出消息说“法国欧莱雅与生物技术初创公司Poietis将共同运用生物打印和头发方面的生物突破技术,探索3D打印毛囊的可能性。”

里面的一句“探索可能性”就已经表明,想要通过3D技术打印毛囊现在只是一个概念,什么时候能实现,没人清楚。

毕竟,3D打印毛囊技术本身极具挑战性。

这两家公司将主要使用Poietis的自定义激光辅助3D生物打印技术,该技术使用生物墨水构建结构,并通过激光束扫描提升其精度,然而组织工程技术在用来创建细胞结构的复杂性水平上“相当有限”。

想要【ctrl c】打印毛囊,实现“想种多少种多少毛囊”的愿望,现在看来还不怎么现实。

△3D打印毛囊技术

听说国内引进了毛囊克隆技术?

前段时间网上有消息称国内引进了“xxx毛囊克隆技术”,“给无数脱发人带来曙光”。不少发友也给Dr。Han发来询问信息,问“克隆技术”是不是能解决毛囊资源不足问题。

△网络上关于毛囊克隆技术的报道

作为“非科研人员”,Dr。Han剖析原理可能很多发友也会感觉云里雾里,所以Dr。Han只说一点:——

文章里来自“意大利”的毛囊克隆新技术效果展示配图,使用了匈牙利一家植发机构的广告宣传图。

这,就比较尴尬了……

贞韩作为常年被其他植发机构盗用案例图的“大户”,Dr。Han只能说连“效果图”都是盗用他人的,这效果怎样大家也可以想想是如何。

△左图:网上关于“意大利”毛囊克隆技术引进的报道配图;右图:匈牙利某植发机构案例展示

其实比起前面说的“3D打印毛囊技术”,“毛发克隆”可能更被关注、更“知名”,毕竟打开搜索引擎搜索“毛发克隆”,跳出来的结果一大堆,但大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

头发克隆基本理论其实不难理解:从不秃顶且没有脱发的区域提取健康的毛囊细胞或真皮乳头,通过各种培养方法繁殖克隆,新产生的细胞之后被注入光裸的头皮,并自此健康成长。

听着好像“不难”,但其中的bug很多,比如每根头发只能提取少量的生殖细胞,很难产生新的卵泡;毛囊结构太复杂,实验过程中无法在试管中生长等等。

所以即便国外已经专研“毛发克隆”技术很多年,但目前并没有哪个国家、哪家机构真正获得了科研成功。

最近关于“毛发克隆”的消息应该是有媒体报道“哈佛科学家培养人造皮肤可长出毛发”,乍一看像是能够实现“克隆”,但它只是在有免疫缺陷的小鼠身上进行了试验,一切都还是未知,更不用说投入市场、投入使用。

△《自然》论文/哈佛科学家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培养出可以长出毛发的皮肤类器官

所以大家还是,丢掉幻想,准备植发吧!

即便不植发,通过药物控制或者健发治疗,也比这“不知道何时能实现”的克隆/3D打印要实在得多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