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为“秃”头而烦恼吗?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华人科学家王旭东发明了“生发帽”,这顶帽子的神奇之处在于嵌入了能够利用机械能发电的纳米贴片,每天佩戴即可生发。

早在9月10日,这项让“沙漠变绿洲”的研究发表在著名期刊《ACS 纳米》(ACS Nano)上。王旭东的父亲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先用为敬,已秃头数年的老爷子使用“生发帽”1 个月后,长出了不少新发。

有观点认为,带着“生发帽”别人看不见你脱发,这是心理疗法。

事实上,“生发帽”的实质是无线电刺激贴片,采用纳米发电机,从佩戴者日常运动中收集能量来发电,然后利用轻微的电刺激增强细胞中的毛发生长因子。

“秃”友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期待“电动生发术”拯救我们的“秃”忧伤。

“秃”早已是一个世界难题,中国的假发一直远销海外,Carry全球。

但是近年来,我国的脱发人群直线上升,国内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且“脱发忧虑”已下沉到90后。

当脱发扩散到全民忧虑的高度,很明显假发已经不能阻止它了,“生发帽”之前,秃如其来已经引发了植发千亿蓝海的遐想。然而,“秃”头热却遭遇资本冷眼,鲜有资本投资,莫不是一切为了促成“秃”与“电动生发”的缘分!

秃如其来

我秃了,也变强了!

在生活与脱发的双重焦虑之下,90后们只能这样安慰自己,秃与变强相伴,痛并快乐着,这大概就是生活吧。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脱发人群调查》,我国脱发的人群已经超过2.5亿,其中以20至40岁男性为主,80后、90后成为脱发主力军。

2019年1月,阿里健康联合阿里数据发布的《春节健康消费报告》显示,根据阿里健康电商平台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的销售数据,购买植发医疗服务的90后占比超57%。

9月12日,阿里健康大药房公布的90后健康消费数据显示,近一年内,90后购买脱发类相关产品人数增长100%,脱发焦虑并没有缓解。

密密麻麻的“脱发”大军中,据说程序员是个神奇的存在。

十年生死两茫茫,写程序写到天亮,“秃”舍我其谁?

然而,“秃”没有鄙视链!

广告人,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恋,一言不合就重做,头发挠着挠着,就秃了;

医护人员,工作不能有丝毫“差错”,精神紧张,时常用脑过度、缺乏睡眠;

销售,陪吃陪喝陪饭醉,为了签单而崩溃,老板不睡,你敢睡?

媒体人,生活跟着新闻转,忙碌奔波,日夜颠倒,自称媒体“狗”。

进入2019年,头发浓密的C罗也开始担心发际线,于是大举进军秃头产业。2月24日,据西班牙《20分钟》报报道,C罗计划投资2500万欧元,在马德里开设一家植发公司,女友乔治娜亲自上阵打理。

据说,西班牙是一个神奇的国家,特产是秃头,20多岁的秃头年轻人比比皆是,不得不佩服C罗的眼光,真是“一举两得”。

植发技术哪家强?

作为世界难题的脱发引爆了一切毛发相关的行业,堪称“秃如其来,毛发升天”。

假发可谓中国特色,我们的“假发自由”足以称霸世界。我们的假发是外国人的刚需,占全球出口量的80%以上。国外每年在头发上的花销能占收入的20%左右,其中假发销量最高的是美国、英国、法国、南非、荷兰和意大利。

一些非洲国家的老爷爷,能用上中国假发是非常自豪的事,会让他们觉得“好像是富人了”。

相比之下,毛发移植技术最初起源于日本,称为“Punch技术”,对含有1-8个毛囊的毛胚进行移植。

1995年,加拿大医生Seager提出切取带毛囊单位的头皮移植术,简称为“FUT”。

2002年,美国医生Rassman首先报道了应用1mm环钻钻取毛囊单位来治疗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方法,并对超过200名AGA患者成功进行毛发移植手术,开创了FUE术式,FUE种植术备受青睐。

20世纪90年代左右,国内毛发移植开始起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公立医院先后成立了毛发移植中心,科发源、雍禾碧莲盛等从事毛发移植的专科医疗机构也相继诞生。

2008年,雍禾植发引进FUE(无痕植发技术),代替了国内的FUT(开刀去毛囊);2019年9月9日,科发源更名“大麦微针植发”,去年10月,科发源在美国芝加哥开了第一个海外分院;碧莲盛在国内一二线城建立23家直营分院,进行了数万例无痕植发手术。

然而,国内的植发行业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量的小型植发机构层次不齐,野蛮生长,普遍存在专业医师缺乏、收费不透明、技术门槛低等问题。

“秃”头热,秃投冷

“秃如其来”催生植发行业的火爆发展。

早期的植发几乎无人问津,以雍禾为例,2008年以前每天平均不足一次植发手术,月流水不足百万。2013年以来,雍禾迎来高速发展,持续保持高达100%的增速。 2013年雍禾年营收3000多万元,平均每天4台手术,2018年营业额已经达到9.5亿元,平均每天120多台手术,五年时间营收翻了30多倍。

从2016年开始,中国植发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从57亿元的市场规模,到2018年,市场规模翻一番,达到120.6亿元。

据MarketResearch Future于2019年发布的《全球植发市场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植发市场规模将达到238.8亿美元(约合1709亿人民币),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速将达到24%。

然而,在居高不下的行业热度下,植发企业却鲜有资本入局。

2017年下半年,雍禾植发宣布,获得中信产业基金的投资,融资额在3亿元左右。相比于其过10亿的营收,融资额与估值并不高;

2018年1月,碧莲盛宣布,获得华盖医疗基金的5亿元战略控股投资,计划在9个城市开店。

然而,这是两年多以来,仅有的两起植发企业融资纪录了。其余植发企业亦有机构调研,但是由于财务、利润等问题并未达成融资意向。

行业“光鲜”的背后是资本对赛道天花板的质疑。从仅有的两家融资来看,头部玩家估值低于10亿,虽然行业千亿级成为共识,但是似乎市场对于头部企业的成长性存疑。

一位医疗投资人士对小财女表示,除去行业乱象外,投资人的主要顾虑在于,植发机构的商业模式不够性感。植发医生的专业性与直营模式成为企业快速规模化的障碍,同时,过渡依赖于广告投入导致其净利率与成长性受限。

事实上,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植发类民营专科医院在A股IPO较难,也加大了投资风险。虽然,植发行业现金流不错,行业潜力也大,但是更多的投资机构选择了观望,等待时机。

秋天来了,凉飕飕的,但是“生发自由”距离我们还远,千亿的蓝海只停留在“海市蜃楼”的资本幻觉中。文 | 财经女记者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