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门店的客户,首次就选择植发的仅占不到10%。”雍禾植发副总裁张辉说。“植发第一股”将如何寻找第二增长动力?

6月14日,在“山禾共融·研创未来 毛发药物研究与技术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王旭升教授团队与雍禾医疗共建的深圳禾山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据了解,深圳禾山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成为未来雍禾医疗与中山大学双方实现校企合作双向赋能、产学融合共赢发展合作的重要桥梁。双方团队将共同探索毛发检测和毛囊养护领域的技术创新,共同建立专业的商业化毛发检测体系,并进一步自主研发毛囊养护、防脱和防白发产品。

获客难、成本高,植发行业纷纷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向毛发养护上游进军成为趋势。而解决毛发的诸多问题,科研的力量不可或缺。

“很多人问我植发的下一个风口或者技术变革是什么?”张辉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下一个风口是我们跟中山大学合作的毛囊再生技术。”

从植发走向养护

有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群超过2.5亿人,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2023中国毛发健康生活方式蓝皮书》显示,当前关注毛发健康的群体逐渐低龄化趋势,“90后”“00后”年轻群体成为毛发医疗消费主力军。

随着毛发医疗行业消费主体的变化,需求也产生了转移变化。张辉指出,“毛发医疗行业消费者需求从病理性植发转向求美需求,从单纯接受植发方案转向对自身问题追根溯源,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从雍禾植发的财报可以看出,目前我们养护占比达到30%-40%之间,正说明了毛发养护市场的这种变化。”张辉在接受采访时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趋势:“2017年我们刚收购史云逊毛发养护品牌时,全国营收不到3000万,去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接近4个亿。”

雍禾医疗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总营收为17.8亿元,同比增长25.8%,毛利润录得近10亿元,同比增长14.3%,但毛利率有所下降,由2022年的61.8%下滑至2023年的56.1%。雍禾医疗的养固业务营收为3.88亿元,较上年增长7.1%。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雍禾医疗在全国72个城市拥有75家植发医疗机构,其中医疗养固机构史云逊医学健发中心除了以“店中店”的方式与植发业务协同发力,还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拥有13家独立门店,接受其养固服务的患者人数为78687人,较上年增加24.4%。

布局科研成果转化

植发行业发展十多年,虽然植发技术经历更新迭变,但植发人群的渗透率低,获客难、营销成本高一直是行业难题。从用户角度来说,植发毕竟涉及侵入手术,消费者顾虑较多,而且毛囊本身的问题,无法通过植发实现一劳永逸解决,“无发可植”更是医患共同的尴尬。

毛发养护的概念成为植发企业开拓新业务的突破口。“在欧美市场,毛发养护占比高于植发,而中国的毛发养护市场才刚刚开始。”张辉指出,在消费者需求驱动下,雍禾医疗将以自身市场应用优势,结合中山大学科研和人才优势,精准追溯毛发疾病的根源,用更科学有效的科研成果产品为消费者解决毛发困扰。

实际上,这并非雍禾医疗第一次与院校合作。2021年3月,雍禾医疗就与中山大学毛囊再生研究团队战略合作,开展利用干细胞再生毛囊的研发项目,探索通过小分子药物将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变为毛乳头细胞的方法,为无发可植的脱发患者带来希望。2022年,该项目研究成果在全球分子医学领域权威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国际分子科学杂志)》发布。

不过,无论是实现毛囊再生还是白发转黑,对于科研来说都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王旭升教授在上述论坛中表示,目前团队的体外毛囊培育技术仍在加紧研发中,但脱发基因检测的技术已与企业合作向市场推广。“脱发因素检测技术能够通过体外检测得知患者是否存在脱发风险因子,诸如检测遗传因素、雄/雌激素、压力激素、物理/化学损伤等。如果通过体外检测得到反馈,即可以得出结论是否需要养护、养发,并进一步防治脱发。”王旭升称。

“到我们门店的客户,首次选择植发的比例可能不到10%。究其原因,并非人人适合植发,为毛发健康提供医学级别的养护,才是未来的重点。”张辉透露,与中山大学合作的医学级别养护产品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落地。

此外,张辉指出,广州、深圳是雍禾植发养护业务在国内表现最好的区域,说明这一区域的消费理念走在国内前沿。“雍禾植发目前在广深地区布局了十多家毛发养护店,未来几年可能会进一步拓展到上百家。”

南方+记者 严慧芳

【作者】 严慧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