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国内脱发患者对于“植发密度”有着近乎痴迷的追求。

对于脱发发友来说,植发密度越大,意味着头发就越浓密,效果就越好。

在这种需求下,植发机构也纷纷宣布自家的“植发密度”,从50/cm2~100/cm2各种数据不等,甚至还有一种这样的认知:谁家的密度高,谁家的植发技术就好。

首先说一下我个人的三个观点:

第一:羊毛出在羊身上,密度不是凭空变密的,更高的密度需要更多的毛囊单位。

第二:由于缺乏精确的测量手段,目前植发技术的密度值只能是预估。

第三:密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人的正常头发密度每平方厘米可以有100~140根头发,或者说70~100个毛囊单位。有研究显示,每平方厘米有40~50毛囊单位,就可以基本掩盖头皮。

我们得出第一个结论:植发密度的下限应该是40左右。

那么上限是多少呢?

我们知道,目前种植的器械大约是0.7mm,如果假设每一个毛囊单位种植周围,留下0.2mm的间隙(已经非常小了),那么上限差不多是100毛囊单位。

同样一块大小的头皮上,如果种得太密,头皮是承受不了的,会造成许多大窟窿

由此我们得到第二个结论:植发密度的理论值应该是40~100/cm2之间。

以上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数据,实际的种植肯定是达不到这么高的数据的。

外国友人曾经有一些真人实验记录种植密度,有视频显示,1平方厘米的极限可以种植100单位,但是实际根据视频里来数,远远不足100单位。

这个视频中介绍的是在1cm2中,种植了100单位的毛囊,最后显示的数字是33个。

另一个视频显示了1平方厘米种植80单位的过程,虽然最终确实实现了80单位的目的,但是种植的结果密密麻麻,完全是为了种植而种植,我敢肯定,无论是毛囊成活率,还是毛囊自然度,应该都不会很理想。

顺便吐槽一下视频的种植手法,确实比较业余。

不过以上我们得到了第三个结论:植发密度的实操值,应该在40~80/cm2之间。

中国的植发机构,基本上不会拿真人做实验,一方面这类的实验肯定会影响植发效果,第二植发的目的是为了效果,而不是数据。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的是,原生发的情况也会对植发密度产生不同的需求,如果你原生发比较多,就不需要种植那么多,反之就可以加大数量,另外根据毛囊分配的原则,不同的位置也可以有不同的侧重,这也会导致植发密度不会完全相同:

最后还有一件事需要注意,就是密度大不代表一定浓密,因为要考虑到毛囊资源的情况,如果一个人后枕部毛发比较粗硬、双根的单位多,那么即便是较小的密度也会有不错的效果,如果后枕部毛发细软,即便是很大的密度可能也只能差强人意。人比人有时候确实气死人。

总之,对于植发密度无须过分纠结。目前国内的植发技术,40~60/cm2的种植密度我觉得都可以接受,属于可以改善脱发的种植密度。在植发手术后,一些药物的使用,会增加原生发头发直径,形成更浓密的效果,比植发密度的提升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