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波尔横空出世的时候,套用一句现在网络作者常用的标题:“震惊!欧洲小鲜肉横扫乒坛!”相信没人会反对的吧?也就是当初没有现在媒体传播的环境,要不什么球迷会后援会的少不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有个作家跟着波尔,各种采访,说要给他写书。当时我也接受了那哥们儿的采访:“请问中国球迷喜欢Timo是因为他的蓝色大眼睛吗?”说实话他问了我一堆问题,就这个问题震住了我!到那个时刻才意识到,原来波尔的眼睛是蓝色的。作为一个中国记者,波尔在我们的概念里,是始终盘踞男单对手榜榜首的那个老外,球技远高于颜值。

波尔脱发这个梗,还是国际乒联带出来的。我们同事在社交平台发了一张波尔年轻时一头金发的比赛旧照,勾起了中外球迷的集体回忆,很多人都在猜这到底是什么时候拍的,有球迷直接拿去问他,波叔估计自己也记不得了,只能笼统回答:那是年少轻狂时。还幽默地补充一句:“现在的我,有头发已经很开心了,最近有点脱发了……” 最搞笑的,是有个球迷在我的社交媒体底下留言,说“还以为他把自己P老了呢!”

看到这一句,忍不住笑出声。认识波尔近20年,在世界大赛上碰面无数次,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绅士风度和对乒乓球的专注,还真没怎么留意过他的头发,更不知道他自黑起来还是很能豁得出去的。2017年杜塞尔多夫世乒赛的抽签仪式前,在贵宾室偶遇波尔,他热情地过来打招呼,聊了好多。一个月之后,他带着太太和女儿到成都参加中国公开赛,开赛前他就说了,此行的任务是带女儿看熊猫。

说起来波尔对太太的疼爱,那故事就更多了。当年他在“浙商银行”俱乐部打乒超,盛夏的杭州,热得跟什么似的。波尔早起跟俱乐部一起训练,中午回酒店洗个澡,顺便接上刚起床的太太陪她吃饭,然后,下午还要陪太太逛街。当年打乒超没有空调温度的规定,有很多比赛安排在小学校的体育馆里,一两千人,只有几台可怜的柜式空调,赛场的围栏边,放的全是海鲜市场那种大冰块降温。波尔在赛场上挥汗如雨,太太坐在场边摇着扇子,那情形,美得不得了!

波尔的好丈夫人设是跑不了了,据说现在在欧洲打联赛,他也基本不住酒店,都是自己开房车到比赛地,理由是要给家人更多私密空间。

往年, 我和波尔在大小比赛中总是能碰见好几次。今年情况特殊,还没见上。欧洲运动员前段时间大部分都居家训练,波尔也不例外。奥恰洛夫在家里地下室的乒乓球台每天苦练,还请队友邱党当陪练。波尔家只有一张桌球台,好不容易从赞助商那里搬来一张乒乓球台,只能摆到后院里。我们在他的FB上看的各种给赞助商打广告、自己练球、甚至给国际乒联录视频,全都是在他家后院,单一场景无限循环。听说德国乒协已经通知可以有条件恢复训练,终于可以回杜塞尔多夫的俱乐部去练球了。

波尔今年39岁,已经锁定了东京奥运会的男单参赛资格,来年他将第6次站在奥运赛场上。奥运会上,40岁的还能进男单四强的乒乓球选手大有人在——2004年雅典的老瓦、2008年北京的佩尔森、2016年里约的萨姆索诺夫。波尔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争取再拿一枚奖牌,那样,他将成为夺得乒乓球奥运奖牌最多的欧洲选手。

波尔出道至今,正好遇上了中国男乒的全盛时期,交手输多赢少。但他心中并无芥蒂,与中国男乒交手的大多数比赛,他至今记忆犹新,2002年男子世界杯决赛对阵孔令辉的比赛录像,他现在还会时不时拿出来看。2005年男子世界杯连续击败国乒三名主力后夺冠 ,更是他自认为的经典。波尔说,中国男乒给了他巨大的压力,也逼出了他的全部潜力。“这也是促使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一种动力,所以,我要感谢中国队的球员们。多亏了他们,我才能坚持到现在,成为现在的我。”在他看来,世界男子乒坛称得上传奇的人物,一位是老瓦,一位是刘国梁,还有一位正在成为传奇,那就是马龙。

波尔现在男子世界排名第10,也是前十当中年龄最大的,比年纪最小的张本智和大了23岁。波尔把自己“老当益壮”归功于长期的自律。“在我职业生涯的初期,我的生活就很有规律,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少喝酒,少去各种派对,用职业的态度对待乒乓球。”在自律这一点上,波尔丝毫不输35岁时体能保持在20岁状态的C罗,他能够成为继老瓦之后的又一个欧洲乒坛传奇,除了天赋之外,更多还是建立在自律和科学训练之上。

等到比赛重启、再见到波尔的时候,必须重点调侃他的发量,再夸他一句:你真是乒乓球界的C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