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8号,我接到了高中同学周有发秃顶的消息。

他秃顶的时候,身份是国内某知名IT公司的架构师,银行卡里还有36元5毛。但是头上戴着一顶刚买的200多元的帽子。

他秃顶的时候,还差4个帽子就凑满2000个。

从接到他秃顶的消息,到决定写下这篇文章,再到今天你们看到这篇文章,我前后花了半个小时时间。

我提笔5次,放笔5次,无法编下去。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硬编。

说句十分残忍的话,我们大学联系甚少,高中累积的友情在这5年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

他的秃顶,早在我预料之中。

我今天记录下关于他的一切,不只是我作为一个朋友的愧疚和救赎。

而是因为他的秃顶,让我重新开始反思自己这几年的人生,反思我拼命工作,作息紊乱换来了越来越少的头发是否值得。

在想清楚这些问题以后,我甚至也开始有点想去买个帽子了。

得知周有发秃顶那天,我正在会议室里参加一个新产品上线需求沟通会。

会议内容是啥?

无非是这个新产品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多长时间可以完成,上线后多久可以完成第一阶段的用户积累(不花公司广告费的情况下)

“嗡嗡嗡嗡嗡嗡。。。。。。。”

所有的转折,都来自于那天我的手机突然开始不停地振动。

我坐在产品老大对面,抱歉地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突然弹出了上百条消息。更神奇的是,这些消息几乎都来自于那个因为半年都没人说话而导致我忘记屏蔽的高中班群。

出身社会进入职场这两年,我被迫学会了一项能力——以最快的速度过滤不重要的信息,然后果断下结论。我想大概是因为老板总说的一句话吧:“我不想听这些废话,我只要3天内实现10万用户,有没有办法?”

我有有有,当然有,没有就只能滚蛋了。

于是这次也一样,我花了半分钟时间总结了一下上百条消息,快速总结出了一个核心结论:我们高中同学周有发秃顶了。

平心而论,其实我所能回忆起的关于他的事情已经不多了。虽然很抱歉,可这是实话。

还能记得清楚的,也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他不高的个子,160左右,脸上长青春痘,说话口音重。

但是头发不多。高一开学半个月,学校要军训,直接带了一堆的理发师,要求大家都要剪发。

两个小时后所有人都理发结束,理发师说,周有发的发型是最好理的。

一瞬间全班哄然。

“什么鬼,周有发直接光头?”

“变态吧。”

事实证明大多数人都在装逼。在第二天开始的军训项目后,周有发的光头实际上是最容易完成各种体能项目的。那些不愿意剪短发的女生们,汗水顺着头发流到衣服上,湿透了上身。

当时周有发就坐在我一个巷道之隔的地方,看着自己的光头发呆。

他发现我在看他的光头,不羞也不恼,只是傻呵呵地一笑,问我,为啥你们都不剪头发?

我说,我们初三就开始留发型。

他点点头,说,天呐,你们好厉害,都有自己的发型。

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开学半个月了,却是我跟他第一次对话。我当时的感受就是,这个人还真挺不时尚啊。

三个月以后,我就再也不敢用不时尚来形容他了。

其他人的都会从生活费里面扣一些出来,用于谈恋爱或者购买一些家长和老师都不建议购买的东西。除了周有发,他拼命的买各种帽子。

从第三学期开始,周有发就坐牢了班里帽子最多的位置,到高考也再没下来过。

后来我们渐渐熟络了起来。

我也从别人嘴里大概听了一些他的事情。他不是本地人,是另一个市区的一个小镇的一个村里的人。他初中的时候就买了很多帽子。

他是真的喜欢帽子,家里也是真的穷。

他一周只用45块钱,吃饭只花25,剩下的钱就买帽子。他家里有个妹妹小他六岁,也在念书,也需要钱。

熟了以后,我跟他下课也经常聊聊天,他总觉得我说的有些事很新奇,我也觉得他说的很多事很新奇。

我们高中早上会给所有学生发免费的牛奶,我从来不喝牛奶,就随手扔进垃圾桶里。有次被他看见了吓了一跳,说,你别浪费东西!你不要卖给我吧,但是给我便宜点行吗。我问他,你不是也有吗?他笑,我可以留着中午喝啊,这样我就可以省钱买帽子了。

我递给他,钱我就不收了,你下次也少买点帽子吧。

高中的第一个寒假回来,大家都新鲜地聚在一起聊天。学生时代总是这样的,寒假回来第一天就是茶话大会。过个寒假大家都不一样了,每个人都穿着新衣服新鞋,有人换了新发型,有人去了别的国家旅游。周有发也是。那天他穿了个新的帽子进来。一进教室,他帽子上的几个大英文字母就格外显眼。

下课时,几个男生走过来,半开玩笑半调侃地说了一句:“有发啊,你这个牌子很潮啊,是你买了阿迪然后自己改创的吧”。坐在旁边的人都努力忍着笑,但还是有人没忍住,笑了出来。

我没说话,假装在认真看书。

等人都走远了,他偷偷递了张纸条给我,上面写着:“我的帽子怎么了?”

我想了下,决定跟他说实话:“阿迪是Adidas,你帽子上印着的是Adadis。”

我以为他再也不会戴这个帽子了。结果第二天,周有发还是戴了这个帽子过来。

只不过这次,他是把帽子反着戴的。几个不伦不类的补丁挂在帽子外面,显得更加滑稽了。但我猜对于他来说,那几个印多的字母应该比补丁更刺眼。

我那天几次欲言又止,想问问他为什么不换别的帽子,最后还是没问出口。但有发的眼力见真的好,他明显看出了我的欲言又止,趁着晨读的时候跟我说:“这个帽子戴上去很舒服,不像别的磨着我的头发一直掉。“

我想那是第一次他亲口说起自己的掉发。没有卖惨,没有多余的话,甚至没有经典台词“我一直掉发”,他只是用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语气跟我说:“这个帽子戴上去很舒服,不像别的磨着我的头发一直掉。“

不卑不亢。

我虽然不是发量很足,但也勉强可以换不同的发型。所以当我听到他说起这些事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闪躲和努力藏起自己的怜悯。我早就知道他掉头发,也默默觉得他可怜,所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回避这一点。

可是直到那天早上,他在我面前不卑不亢地说出那句话时,我突然觉得自己有点无地自容。

高中我们全班一共46个人,高考毕业我们班平均每人2个帽子。

周有发以167个帽子拿下了状元。

我送他一本书,《银发川柳 单行本》。他问我:

“你为什么送我这本书?”

“我为什么送你这本书你心里没点b数吗?”

“你这太有深意了。。。。。。。哈哈,反正肯定是你觉得好才送我!”

我翻开这本书,有这么一段话:

就算谢顶了

去理发店

也不打折

我拿起笔,划了第一句话:

“就算谢顶了”

又在这句话后面写了一些字:少买帽子,去治疗吧。然后把书递还给他,就此告别。

后来我才知道,那句话,其实是说给我自己听的。

上了大学,大家都有了各自的圈子,联系越来越少。后来在我又一次换了手机号码和微信以后,我甚至忘了再加他。我们就这样不再联系,一年、两年、三年、四年。

再往后的故事,我大多都是从同学朋友那里听到的了。真真假假,传言或是事实,无从考证。人类实在太喜欢为别人的故事添油加醋,来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动人。这也提醒着我今天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反复地提醒自己,不要给他加戏。于是所有我没有参与的故事,都只能用“我听说”来记录了。

我听说,他大学一直拼命学计算机,为了赚更多的钱去买帽子,这让他的编程能力越来越强。

我听说,他大学一直不停地买帽子,各种兼职都去做,发传单17元,麦当劳20元,够钱买帽子了就去买,就这样一边赚钱一边买帽子。

我听说,他把学校里有钱的富二代打过一次。期末考试的时候,有几个家里有钱的小孩找到他,让他帮忙用手机群发一下答案,给一大笔钱。他死活不肯,带头的这位不太开心,说了几句脏话。具体说了什么无从知晓,大概是问候他们家之所以十八代祖宗都这么穷酸就是因为迂腐不化。后来两边就打了起来,他被对方打得屁滚尿流。

我还听说,他今年年初就感觉到自己要秃顶了。后来有人找他,说有快速植发种发的产品,是一款保健品的微商推销,生发快,有门道。他一听这不是骗鬼吗,死活不肯买,说宁愿自己继续秃顶也不会去吃这个。虽然我没亲眼看见他拒绝的样子,但我总觉得能想到他说这话的语气,应该是皱着眉头,用标准的普通话说:滚。

五个月以后,以权健为首的一批保健品公司被查。而他,又少了5根头发。

而在他经历这些的时候,我在做什么呢?

得知周有发秃顶那天,我正在会议室里参加一个新产品上线需求沟通会。

会议内容是啥?

无非是这个新产品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多长时间可以完成,上线后多久可以完成第一阶段的用户积累。

我在据理力争,告诉产品跟技术我们运营和投放这边需要哪些维度的数据,要在哪些地方做埋点便于做后期的数据分析,降低投放成本和提高产品变现能力。

老大的一句话,让我的所有需求归零:

我们不做广告投放,运营团队想办法获取用户。

几天以后,我们班一些高中同学聚了一趟。

令人惊讶的是,这竟然是我们毕业后聚得最齐的一次。我们班一共46人,当天到场的有24个。在这场聚会上,一开始大家的氛围都是沉重的,话题都是围绕着他的。

我们中间跟他最熟悉的老班长,跟我们说了一些细节。

比如他现在真是没钱买帽子了。

家里衣柜里全是帽子,因为不够地方放帽子,周有发还花了很多钱买更多的柜子用于囤放帽子。

他打工挣的钱除了吃饭以外,银行卡里还剩下了36块5——他准备明天再去买个新帽子。

大家都唏嘘感叹,有发真的是个固执的人啊,牛逼。买这么多帽子都足够去做植发生发了。

但是大概一个小时以后,现场的气氛就开始转向了,忽然变成了工作交流(攀比)大会。大家的话题开始变成了:

“我进阿里两年就成P7了。”

“我现在在做bd,做我们这行,重点是要能说会道,关注客户需求。”

“我们前段时间遇到个坑爹事,上次一个客户用了我们的增发产品,反而掉发更严重,他老婆来公司闹,你说你老公就剩下6根头发,才掉了1根你就来闹,我们公司有什么办法?”

“哈哈哈现在秃子的钱最好赚。”

。。。。。。。。

我突然就累了,真的累了。

北京一个人这么多年,即使在我吃最难吃的餐厅的时候,我也没觉得这么累过。我低头,给班长发过去一句话:可是三十六块五买帽子也不够啊。

班长回我:你的关注点永远很神奇啊。

我没回他。我一直惦记着这个三十六块五。我猜有发睡着的时候一定不安心,因为他还没有凑够明天的帽子钱。

我在同学群里找到了周有发的微信头像。头像是白底黑字,上面写着“头发不长不改头像”。

我点了他的头像,又点击了“添加到通讯录”。

他没通过。

他的朋友圈陌生人不可见。我只能看到他的签名是:

到底什么时候能改头像啊。

关掉微信后我一直在想一个奇怪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签名,叶芝的签名是“感情不必拿来感慨、深爱不需拿来显摆”,海明威的签名是“久了久了就淡了、淡了淡了就散了、散了散了就陌生了”,萧伯纳的签名是“翻来覆去睡不着、我想、我只是想换一个不想你的姿势”,弗罗斯特的签名是“那个傻瓜、渲染了我的迣界”。

周有发现在的签名很敷衍,不适合他。但真想要为他改一个,却始终想不到一句合适的。我突然想起毕业典礼时校长说的一句话:“我希望学校对你们的影响,远不只是送进一所好大学成为亿万富翁那么简单,我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真正用力活过的人。”

所以,大概这句就是最适合他的签名了吧——

“一个真正用力遮掩过头发的人。”

--------------

P。S。

1,这篇文章杜撰之前,已经获得了他家里人的同意。但为保护他家人的隐私,我隐去学校、自己的姓名、周有发也是化名。希望所有的高中同学、老师以及相关知情人士,看到这篇文章后不要向外界透露太多关于他的真实信息。希望他们一家人得到保护。

2,周有发这个化名是我随便取的。含义很简单,希望如果有可能,未来他能有很多头发。

3,他天要去买的帽子,我会承担基本费用的,尽一份绵薄之力。

4,最后,我提出对《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这篇文章的质疑。13年高考的作者,高中特爱的网剧居然是14年才上映的《灵魂摆渡》?毕业两年的同学,轻松当上了阿里P7?你他妈在逗我?

为了制造爆款强行拿“寒门”“状元”“死亡”造句,言语诱导、故意卖惨,无所不用其极,简直恶心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