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毛症又可称为拔毛癖,是一种重复行为的精神性疾病,也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咬指甲、抠皮肤一样,患者无法克制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以及睫毛等。此症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女性患者占多数,不过年纪愈小男女比例愈接近,可能是因为女性受到社会压抑程度较高,宣泄压力管道比男性少,再加上女性头发普遍较长,也较容易拉到头发。

什么是拔毛症?

一般来说,轻微的拔毛行为,其实并不需要治疗,除非已严重影响生活,譬如无法控制、皮肤发炎、或觉得外表难看等,就可以到身心科就诊。

拔毛症症状

患者会拔掉自身头发、眉毛以及睫毛等。

因为是自己拔的,断落的头发会呈现长短不一,落发区域也不固定。

可能伴随焦虑症、忧郁症、药物滥用或是强迫症等问题。

拔毛症进展

拔毛症是由于心理压力所引起,儿童以及青少年可能因为成绩或是家庭各方面的压力而衍生出拔毛行为。长时间拔毛会造成头皮以及皮肤出现伤口,也可能进一步发生细菌感染。

拔毛症并发症

拔毛症的并发症以毛囊和皮肤的伤口感染为主,有些患者会在睡梦中无意识拔毛,甚至吞下头发在胃中形成毛球。

拔毛症常见致病原因

家庭因素:可能是家长给小孩太大压力,甚至是会责怪孩童。

同侪压力:包括霸凌、竞争,甚至是与老师相处等都可能为孩童带来压力。

疾病压力:如果孩童本身有慢性生理疾病,也可能因为不适而诱发拔毛癖。

拔毛症种类

拔毛症可以分成两种型态:

无知觉:患者不知道自己有拔毛的行为,通常年幼的孩童比较容易出现这种表现。

有意识:患者知道自己在拔毛,也了解自己利用拔毛来纾压,通常此症以青少年占比例最高。

拔毛症好发族群

儿童以及青少年

生活压力较大的人

强迫症患者

拔毛症预防重点

拔毛症无法有效预防,建议父母还是要多关心孩子日常的状况,亲子之间培养良好的沟通关系,避免给予孩子过多压力。

拔毛症诊断方式

拔发测试:轻拔病灶处的头发,看是否容易拔起,如果头发容易脱落,可能是疾病导致,并非拔毛症。

头皮镜:观察头皮以及发根是否有异常,借此判断是否有其他头皮或毛囊疾病。

显微镜:将头发拔出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因病原体(例如霉菌)感染造成掉发。

拔毛症治疗

生理层面:由于拔毛症常并发情绪障碍、失眠,因此依患者状况,会开立调整脑内血清素的药物如抗忧郁剂等来改善情绪。

心理层面:临床心理师会进行认知行为治疗,例如「相反习惯训练」,透过安排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找到纾压管道。或者请患者撰写日记,纪录每次拔毛的时间、地点,拔毛数量、拔毛前后的压力感等,协助患者厘清压力源。

环境层面:父母亲、朋友的支持很重要,可以经常给予「肯定」、「提醒」、「鼓励」,帮助患者建立自信、更快走出疾病。

拔毛症照护重点

拔毛症的后续照护还是需要家长多费心,建议家长静下心来与孩子沟通,并接受孩子的压力源来自家长,耐心的陪孩子接受咨询和治疗,一同解决问题。

拔毛症就医提醒

初期就医阶段,病人和家属应该知道:

对于病人的症状,医师认为的诊断是?

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拔毛症是怎么得到的?

治疗方法有哪些可选择?不治疗会怎么样?

拔毛症还会继续恶化?会对身体造成那些问题?

生活需要注意那些事情?需要调整饮食或生活习惯?

何时要复诊或进一步检查?

已经确诊拔毛症,照顾者应该知道:

有那些症状平常要注意?

需要长期服药?未来有机会减少药量或停药?

药物副作用是什么?服药要注意哪些事?

需要调整饮食或生活习惯?

下一次复诊或追踪是什么时候?

疾病发生部位

拔毛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患者会无法控制地拔掉自身毛发。

看诊科别

心身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