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肤炎大多发生在皮脂腺分泌旺盛处,当皮脂腺分泌过量的油脂与皮屑,便容易形成让皮屑芽孢菌*增生的有利环境,产生过多的代谢物,就容易导致皮肤的发炎反应。

什么是脂溢性皮肤炎

病人会在皮脂腺分泌旺盛处出现红疹脱皮的现象,常发生在眉毛四周、鼻翼两侧、下巴、胸前等处。严重的婴儿甚至会在头部出现黏腻的皮屑,俗称「婴儿帽」,随着婴儿逐渐长大就会逐渐改善。治疗上医师可能会使用抗真菌药物搭配类固醇类药物进行治疗,一般配合医嘱多数不会产生副作用,痊愈后也须要避免过度清洁皮肤,导致脂溢性皮肤炎再度复发。

*皮屑芽苞菌是一种皮肤正常存在的真菌,型态类似酵母菌。

脂溢性皮肤炎症状

病人多会出现红疹或脱皮,常发生在皮脂腺分泌旺盛处,例如:头皮、眉毛四周、眼皮、鼻翼两侧、嘴边、下巴、耳朵及耳后、胸前。

婴儿等症状较为严重时,头上会有较黏腻的皮屑或是厚黄、发红的结痂屑块,俗称为「婴儿帽」。

脂溢性皮肤炎进展

病人一开始会皮肤发红、脱皮、头皮搔痒、头皮屑增多或是有黄褐色油腻的湿性头皮屑等,如果迟迟未接受治疗,可能导致秃头。

脂溢性皮肤炎并发症

脂溢性皮肤炎大部分不会出现并发症,少部分病人病人可能会抠抓患部造成细菌感染,只要经过医生诊断治疗多半能有效控制。

脂溢性皮肤炎常见致病原因

脂溢性皮肤炎是皮屑芽孢菌或和它同类的真菌过度增生时,产生的代谢物造成皮肤发炎。造成增生环境的因素包括:

荷尔蒙:主要发生在婴儿身上,由于母亲荷尔蒙的影响,皮肤油脂的分泌会特别旺盛,脱屑的情况会从脸、头皮、蔓延至脖子、腋下到包尿布处。有时整个头皮都是黄黑色的皮屑,又被称为「婴儿帽」,通常当婴儿出生后3-5周最为严重,母亲留在体内的荷尔蒙逐渐消失,脂溢性皮肤炎就会逐渐痊愈。

生活习惯:熬夜、压力大、爱吃刺激性食物(如:油炸、辣、重口味),都可能引发脂溢性皮肤炎发作。

过度滋润:病人脸上的干裂脱皮,属于皮肤发炎导致的「油性脱屑」,极端的温度、湿度或者外在环境突然变化,都会加重病况。值得注意的是,皮肤脱皮时,大多数病患会依照「干燥就会脱皮」的过往经验,涂抹更多保养品,不过这么做无法改善,反而让脸愈来愈油、毛孔阻塞,甚至长出小粉刺。

神经性疾病:有些神经性疾病容易引发脂溢性皮肤炎,例如:巴金森氏症、癫痫等,但目前此机制尚未明了。

免疫低下时:当免疫力低下时,尤其出现在免疫缺乏相关疾病中,例如:爱滋病人,不只容易引发脂溢性皮肤炎,还容易造成比正常人更严重的症状。

脂溢性皮肤炎种类

成人型的脂溢性皮肤炎:常发生在中年约 30-40 岁间,其涵盖的时间从青春期横跨到老年人。常见症状是头皮搔痒或头皮屑,脸部与皮肤皱折处可能都易产生皮肤搔痒、红肿,伴随皮屑产生。

婴儿型的脂溢性皮肤炎:约从2 周大开始发生,与成人型不同在于,婴儿会在头皮或脸部出现厚厚的黄色乳痂,有些人会俗称油头。此外,也可能在脖子与包尿布处发现黄色皮屑,通常婴儿到3-12个月后就会自然消失。

脂溢性皮肤炎好发族群

婴儿

年长者

免疫缺陷的族群(例如:爱滋病病人)

神经系统疾病人(例如:巴金森氏症、癫痫等)

环境过度干燥的地区

脂溢性皮肤炎预防重点

养成良好作息,减少生活中的压力。

饮食上也应清淡,使用单纯无刺激的保湿产品,可以使用去头皮屑的产品洗头。

避免洗过热的热水澡刺激皮肤,不宜过度清洁皮肤,并要注意防晒。

脂溢性皮肤炎诊断方式

脂溢性皮肤炎可透过问诊进行诊断,医师会观察病人的相关症状及病史判断,有时也会取组织做显微镜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脂溢性皮肤炎治疗

治疗脂溢性皮肤炎一般会用「类固醇」与「抗真菌药」,如果有额外特殊处方,应主动询问医师。无论症状严重或轻微,任何类固醇药物都不宜在同一部位连续使用超过1个月。

脂溢性皮肤炎照护重点

脂溢性皮肤炎病人在治疗时需配合医嘱完成整个疗程,因治疗常用类固醇,许多病人可能会擅自停药,反而产生副作用,导致病情不断复发。

可与医师讨论使用特定保养品保护皮肤,降低复发率。不要过度清洁,导致病情更加严重。

脂溢性皮肤炎就医提醒

初期就医阶段,病人和家属应该知道:

对于病人的症状,医师认为的诊断是?

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吗?

脂溢性皮肤炎是怎么得到的?

治疗方法有哪些可选择?不治疗会怎么样?

脂溢性皮肤炎还会继续恶化?会对身体造成那些问题?

生活需要注意那些事情?需要调整饮食或生活习惯?

何时要复诊或进一步检查?

已经确诊脂溢性皮肤炎,病人应该知道:

有那些症状平常要注意?

药物副作用是什么?服药要注意哪些事?

需要调整饮食或生活习惯?

下一次复诊或追踪是什么时候?

疾病发生部位

皮肤

看诊科别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