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自体毛囊移植术也变得更为先进和成熟。毛囊器官组织工程和克隆技术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使得有限的毛囊成为无限的供区。自体毛囊移植术无疑会成为解决脱发患者为有效的手段,那么,你知道自体毛发移植术的发展历史吗?

1800年:Baronio就成功地在动物身上进行了自体毛发移植。

1882年:用自体毛发移植治疗秃发并在临床上首次获得成功,当时被宣传为:“有了自体毛发移植,脱发从此将成为一种少见疾病”。

1939年:日本植发医生Okuda应用打孔技术自体毛发移植法对200例患者进行了治疗。自体毛发移植术适应证的选择主要是瘢痕性秃发(包括头部、眉毛及胡须等)。Okuda没有明确提示这一自体毛发移植术对男性型脱发的治疗作用。

1943-1953年:Tamura(1943)、Fujita(1953)相继报告了含有2-10 个毛囊的小块毛胚向秃发区移植的自体毛发移植术(用粗针头或细针头制备成受区孔穴)。Fujita用自体毛发移植治疗男性秃发、烧伤瘢痕秃发以及血管瘤放射性治疗后的眉毛脱失。遗憾的是,由于Okuda发表的原文是在日文刊物上,翻译成英文是后来很晚的事情,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所以打孔自体毛发移植到后来很晚才被世界所认知。

1959年:Orentreich发表了他用自体毛发移植治疗秃发9年跟踪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自体毛发移植术移植的毛发从颜色、粗细等各方面都与供区周围毛发无异。还有一些脱发病例经6 年跟踪观察,移植的毛发仍生长良好。因此,自体毛发移植被认为是永久性移植。

1970年:Friederich 还是把这种打孔自体毛发移植的手术设计和治疗方法与1959年首先在英文杂志上发表类似技术的Orentreich并称为Okuda- Orentreich技术。

现在:供毛区条件取皮直接拉拢缝合,加快了毛发移植手术进度,减少了愈合时间及愈合瘢痕;组织扩张器的应用,使秃发区大大缩小;微型毛胚和小型毛胚的应用(含1-4根毛囊之小毛胚),使毛发移植的效果更趋完美、自然,尤其是自体毛发移植对发际的治疗,大大提高了美容效果。

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毛囊器官组织工程和克隆技术的成功临床应用,将使有限的毛囊成为无限的供区。毛囊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提高和改善,从而更大的拓宽外科治疗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