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披露半年报时,开拓药业欣喜地表示,KX-826治疗男性脱发的中国3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获得顶线数据。

开拓药业又“赌”输了

不过,开拓药业27日宣布,KX-826在3期临床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在统计学上未达到显著性。当天,股价大跌31%。截至11月28日收盘,跌势不止,报收2.22港元,跌3.9%。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数据巨大转折的戏码,在开拓药业的新冠药物普克鲁胺上也曾上演,只不过普克鲁胺经历了更加漫长、坎坷的过程,股价也随着试验数据的披露大涨大跌。

但无论是新冠药还是脱发药,毋庸置疑的是,开拓药业最终还是赌输了,并且正在耗尽投资者的信心。

重要管线屡受挫

近日,开拓药业发布公告,宣布旗下外用治疗男性雄激素性脱发(AGA)的创新药KX-826(福瑞他恩)在中国3期临床试验中读出顶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24周后,KX-826组非撬毛数(TAHC)结果显示,KX-826与基线相比促进了毛发生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然而,与安慰剂相比,KX-826组TAHC在各个访视点虽然均有提高,但差异在统计学上并未达到显著性。简单来说就是,KX-826在3期临床试验中表现不佳,也标志着该药物3期临床试验失败。

不过开拓药业并未放弃KX-826,其在公告中表示,“本公司将继续分析该项3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并开展KX-826外用治疗脱发及痤疮的多项临床试验,持续探索KX-826上市的可能性。”

KX-826是一款被寄予厚望的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和痤疮的外用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该药在美国和中国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表现都良好,并被开拓药业视作最有希望实现商业化的第一款产品。如今3期临床试验失败,对开拓药业和投资者的打击不言而喻。但这已然不是开拓药业的第一次受挫。

Biotech的赌局

与开拓药业同为港股的一家Biotech公司的CEO,曾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笑称,公司一款新药能够成功获批,存在一定的运气。当然,这句话是在开玩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10%的成功率下,Biotech最初的选择的确存在“赌”的成分。显然,从多条管线折戟的历程来看,开拓药业的“赌运”不太好。

在KX-826之前,开拓药业另一款药品普克鲁胺也曾备受关注。疫情早期,开拓药业的研发团队发现新冠疾病进展或与雄激素水平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当时拟开发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普克鲁胺正是雄激素受体拮抗剂,能够调节人体内雄激素水平。而后三年,普克鲁胺和开拓药业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

2021年3月11日,开拓药业公布了与Applied Biology在巴西进行针对重症患者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普克鲁胺疗效颇佳。两个月内,开拓药业股价暴涨三倍。

2021年12月27日,开拓药业公布,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新冠患者的3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数据,结果显示中期分析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次日开盘一分钟内股价闪崩85%,截至当日收盘,市值单日蒸发12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

2022年4月6日,普克鲁胺3期临床数据揭盲,开拓药业称该药可有效降低新冠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对服药超过7天的全部患者保护率达100%。开拓药业当日股价盘中一度超涨200%。

伴随着股价跌宕起伏的还有市场和学界的认可。普克鲁胺治疗新冠的机制在最初就未能得到医学界内的认可。《Science》、《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权威杂志和医学期刊均未刊登普克鲁胺的试验数据结果。至今普克鲁胺仅于2021年7月获巴拉圭的EUA(紧急使用授权),未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获批。

今年3月,开拓药业更是在更改所得款项用途的公告中提到,考虑到本公司现时的财务状况,公司决定减少普克鲁胺用于治疗COVID-19临床试验的开支。开拓药业称,“我们将分配约15%的资金用于普克鲁胺,主要由于向第三方(包括CROs和CDMOs)支付未付款项。约49%的资金将被用于本公司于中国及全球推进的其他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化合物临床试验,包括福瑞他恩以及AR-PROTAC化合物GT20029。其余资金将作为公司营运资金。”

如今,KX-826折戟,对本就出现资金压力的开拓药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现金储备何以支撑研发?

从开拓药业半年报披露的研发管线进程来看,截至今年6月30日,开拓药业共有7款药物处于临床阶段。除了折戟的KX-826、还有AR-PROTAC化合物(GT20029)、普克鲁胺(GT0918)、Hedgehog/SMO抑制剂(GT1708F)、mTOR激酶抑制剂(GT0486)、ALK-1抗体(GT90001)及PD-L1/TGF-β双靶点抗体(GT90008)。

按照研发进展来看,目前能够接棒KX-826的唯有GT20029。GT20029是开拓药业研发的用于治疗痤疮及脱发的药物,也是全球第一个进入2期临床阶段的外用PROTAC化合物。今年上半年,该药的脱发及痤疮适应症已在中国及美国完成了1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脱发的中国2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开拓药业方面预计明年第一季能够公布临床实验结果。

不过,即使GT20029能够突破重重难关,顺利上市,但其在脱发市场上也已经失去了先机。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中国脱发人群调查》,中国脱发人群已经超过2.5亿,其中,80后占38%,90后占36%。如此庞大的市场早有企业争先布局。三生制药的蔓迪、振东制药的达霏欣以及云南白药的养元青都是业内炙手可热的单品,开拓药业想要再分一杯羹,存在难度。

此外,比起找到能够“挑起大梁”的管线,目前更要紧的是开拓药业的资金链。

开拓药业成立于2009年,2020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其在官网写到,“公司专注发展潜在‘best-in-class’和‘first-in-class’创新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致力成为创新疗法研究、开发及商业化的领军企业。”看得出,开拓药业一直努力着从Biotech成长为Biopharma,但创立至今已经过去了14年,依然未有一款药品上市,也未能实现盈利。

2020-2022年,开拓药业分别亏损5.08亿元、8.42亿元、9.54亿元,三年合计亏损23.04亿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亏损有所收窄,亏损额为2.12亿元,同比下降59.1%。主要系研发支出及行政支出减少。现金流方面,公司截至上半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余6.9亿元,上半年研发成本虽有所下降,但仍达到1.65亿元。在没有商业化产品收入的情况下,叠加重要产品失利,剩余的现金能否支撑公司后续研发,仍未可知。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