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找来的治脱发秘方,几乎毁了女儿的肝”

两天前,一则新闻,再次将何首乌置于社会舆论的尴尬C位,武汉王女士的女儿在高三因为学习压力大,出现了白发、掉发的情况,王女士无意间了解到有一个让头发转黑、增多的“秘方”——服用首乌粉。

“《开宝本草》中记载首乌粉的功效有——止心痛,益血气,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老,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也就是说可以缓解心脑血管疾病,让胡须头发变黑,增加骨骼强度。”

可是,在王女士给女儿连续服用两个周首乌粉之后发现,女儿出现了严重的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得知——严重的肝功能受损,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王女士并不相信肝损是首乌所致,在女儿康复之后,再一次让女儿重新服用,结果又进了医院……所幸女儿肝损尚未危机生命,但肝损导致的皮肤发黄应该比脱发更令女儿难以忍受。

1/何首乌为什么=肝损?

不可否认,王女士肯定是为了女儿着想才使用了这个偏方,在2016年时,也有一个何首乌的新闻让老张心痛良久,刚研究生毕业的小崔因为脱发,多次服用了首乌类药物,最终身体不支,确诊为严重的肝衰竭,经济本就困难的家里举债百万,也未能挽回小崔的生命。

解放军302医院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的临床医生赵攀有两篇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PLOSONE》和《Critical CareMedicine》两本医学期刊上,主题就是——中国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就是中草药,赵医生了解到的数位肝移植病人,一小半都是因为服用乌发草药导致的。

有数据显示,从 2002年到2012年,10年内302医院收治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超过3000例,其中120例患者出现药物性肝衰竭,而这些药物性肝衰竭案例中,中草药占了61例,超过了50%。

高学历的小崔、知识分子王女士……都是具有一定明辨是非能力的人群,为什么偏偏相信何首乌?一切都因为何首乌上千年来的广告包装太牛了!

唐朝,韩愈弟子李翱听到一则传奇故事

一位姓孟的御史,有一位朋友叫何首乌,何首乌祖孙三代都很牛,他爷爷50多岁时还是单身汉,眼看着要绝后,突然一天在山上发现有一种藤类植物的块茎看起来很好吃,忍不住吃了之后觉得自己身轻体健,须发转黑,回家就娶了个媳妇,没两年生了个儿子,也就是何首乌的父亲,全家大喜,并将吃这种植物的块茎作为家族优良传统。

何首乌的爷爷和父亲因为吃何首乌,活了160多岁,何首乌自己也活了130多岁,孟御史把这个家族传奇讲给了许多人,最后被李翱写进了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多年过去,大家把那种植物原本的名字忘记了,只记得何首乌这个名字,因此就把何首乌当做了那种神奇植物的名字。

大文学家的宣传比任何广告都好用,之后,《开宝本草》率先将何首乌当做“国家准字号药物”记录了下来,并描述其可以“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引起了医药圈的广泛关注,再往后,《日华子本草》又给它增加了一些功能“治一切冷气及肠风”。

更神奇的是到了明朝,15岁继位的嘉靖帝多年无子,急坏了朝野上下,求访神医找到了一位道士叫邵应节,他向嘉靖进献了生子秘方——七宝美髯丹,君药就是何首乌,结果嘉靖帝到了30岁开始,一口气生了8个孩子,从此何首乌名声大噪,甚至连李时珍都将信将疑地将之记载到了《本草纲目》中——此药流传虽久,服者尚寡。

从明之后,中药圈便将何首乌奉为圭臬,“千年的人参,万年的何首乌”,又因为它的名字寓意“乌头乌发”,因此偏方就把它用到了白发转黑方面,但是却都忽略了何首乌的毒性,何首乌何首乌含有蒽醌类衍生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了肝毒性物质,引起肝细胞坏死。过量或长期服用对引发肝炎黄疸甚至危及生命。生何首乌的毒性更大。

2/不用何首乌,还有啥偏方可以用?

头发不好,只能用偏方吗?错,为什么要拿自己宝贵的健康去测试一个并不知道后果的偏方呢?

老张一再告诉大家,不可随意服用药物以期实现防脱的效果,因为目前世界范围内得到专业医生认可的内服治脱药物只有非那雄胺,并且还只能男性服用,但是在民间传说中,治脱的偏方却多到数不清,真有可预期效果的话,怎么会不被发现呢?毕竟现在90后脱发的那么多,用目前的全部身家能换一头秀发的话,我想大部分年轻脱发者都不会拒绝,这是多大一笔财富?

所以,除了外用的洗护偏方,老张不建议大家使用任何内服的药物治脱偏方,隐患太大,头发不好,还是借助专业医学手段是首选。

其实从文章中何首乌被发掘的历史传说就能看出,它的来路并不正,根本就是虚无缥缈的,加之没有经历过正常中医药物的测试,一次次被记录在医学典籍中的经历其实可以归结为以讹传讹比较准确,大医学家也被“皇帝用了都说好”这个广告语忽悠晕了,但是,经过现代医学统计,目前还没发现任何雄性脱发被何首乌等中医药物治愈过,因此再次规劝大家,不要私自使用任何治脱药物。